人们总是善于讲故事,用一个个固步自封的故事来欺骗自己。心理治疗的重点就在于帮我们编辑矫正我们的故事,帮助我们去了解自己,去揭示内心的症结。也许我们都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或者一个朋友去聊聊,去发现自己的故事真实的样子。
约翰——逃离黑暗的牢笼
童年失去母亲的不幸,加上成年之后又失去儿子的悲痛遭遇,失去所爱之人是一种极其孤独的体验,约翰在内心构建了一个虚假的自我,用粗鲁的言行将人推开,为自己的世界构建围墙,以此来隔绝痛苦的世界,保护自己,但是这只能将自己锁在黑暗之中。
朱莉——同生命告别
在生活中我们能掌控的东西不多,面对死亡更是无能为力。我们无法改变死亡,但是可以改变面对死亡的态度。
朱莉癌症发作了两次,第二次时医生已经无能为力,面对命运的玩笑,朱莉笑啊、笑啊,最终还是笑出了眼泪。他们笑得有多疯,哭得就有多伤心。这就是悲伤:你会大笑、会大哭,并且不断重复。当在生命的最后时段,不再需要长长的目标清单,只要活在当下的每一天。
瑞塔——找寻生活的意义
面对一天天的衰老,逐渐的意识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丧失。如何去面对生活的无意义感?不要害怕为时已晚,任何时候,你都能改变你的生活。“抑郁的对立面不是快乐,而是活力”。
夏洛特——修复?如何改变?
我们成年时期如何应对感情、友谊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如何被父母对待。一个人很可能也会跟与父母同类型的人结婚,因为这给他带来熟悉的感觉。人们不可抗拒地被某些特质吸引着,即使那些特质曾出现在他们父母身上,并对他们的童年造成了伤害。这并不是说人们想要再次受到伤害,弗洛伊德称之为“强迫性重复”——人的潜意识会幻想:或许这一次我可以通过和一个新出现的但感觉熟悉的人接触,从而回到过去,抚平很久以前的创伤。
但唯一的问题是,这样做百分之百会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:旧伤口会被重新打开,人们只会变得更缺乏信心。
人们会采取拖延的行为,或是“给自己加戏”,不管加的是不是苦情戏,都可以让人们不去面对内部正酝酿的危机,自欺欺人地获取片刻安宁。夏洛特正是这样做的:因为没有什么比从痛苦中解脱更令人向往,但也没有什么比丢开依赖更让人害怕。
洛莉——过去与未来
悲伤的症结究竟是什么?人们通常都需要另一个人来帮忙编辑自己的故事,来认识到自己内心悲伤的真正原因:
过去并没有真的过去。人们会在对过去的继承中发现模糊的歉意,以及随之而来的悲伤,因为它们不够好。过去已埋下今日的祸根。另外,过去其实并没有完成、也没有结束,它仍在发生的过程中——换句话说,当过去重新被评价、分析时,过去就已经在改变了——如果人们愿意鉴别出它所回避的、所扭曲的、所诓骗的,并解开其中的秘密,那么过去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未来更加自由。